栏目导航
青岛故事|他是女岛“掌灯人”!一座海岛12户居民23年守护
来源:火狐体育官网app 发布时间:2025-05-11 05:50:43
女岛,面积仅0.237平方公里,位于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东南海域,是一座原始生态保护极好的小海岛,因俯瞰岛形似女子而得名。女岛与陆地之间本来没有路,只有在退大潮时,才会出现一条神奇的“海路”。作为田横供电所的一名电工,今年58岁的王军浩靠着这条“海路”守护着女岛光明已经23个春秋。
现在,王军浩不单单是“海岛电工”,还是居民的“快递员”和“业务员”。近日,记者跟访海岛“掌灯人”王军浩的日常,倾听他背后的故事。
“最害怕大风天气,大浪冲击对电缆破坏很大,春天的浪格外大,需要来得勤一些。”3月4日,记者跟随58岁的“海岛电工”王军浩前往女岛附近查看电缆情况,先要从即墨田横度假区供电服务站出发,开车沿着乡村道路到达女岛沿线,由于路没开,王军浩先是巡检电缆线和高压环网柜运行状态。
对于王军浩和岛上的居民来说,这条埋在“海路”下的跨海电缆,是岛上12户居民供电的“光明线”,而保护好这条海底电缆,是王军浩等供电人重要的任务之一。为及时了解海底电缆的安全情况,王军浩每次上岛前,都要特意查看一下在海岸线上的那段电缆。由于经常走海路,王军浩的步伐十分快速有力,记者完全跟不上王军浩的脚步。
受地理特点影响,经过长时间潮汐冲击,女岛与陆地之间自然形成了一条“积石堤”。每到退大潮时,陆海之间便会闪现出一条“海路”,不过这条路会随着潮起潮落很快消失,最长时间能持续两个多小时,最短时刚露出一条小路,又很快被海水淹没。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通行效率,王军浩每月都会算准时间,通过这条“海路”步行登岛巡检供电设备,若临时故障,则会有居民开船接王军浩登岛检修。
由于多年来遭受浪潮不断冲击,再加上海水腐蚀氧化,即使加固在电缆周围厚厚的混凝土,时间长了也会被海水冲掉。记者看到,原本的电缆外部已经没有绝缘层,供电公司又组织重新安装了绝缘保护层,王军浩在现场仔细查看并加固了保护层。
(资料图)2002年腊月国网即墨市(现为即墨区)供电公司实施工程人员与上百军民一起扛着几百斤的电缆跨海入岛,为千年女岛敷设海底电缆
“岛上居民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就像过年一样,那个场景,终生难忘。”王军浩在巡视过程中,跟记者讲述23年前女岛上电的故事,2002年第二批农网改造工程中,王军浩同上百军民一起,拉着一条长1750米、重达11吨的电缆跨海入岛,为女岛人家送去了光明,岛上还有块记载通电事迹的功德碑,每想到这,王军浩都感觉自己承担着重任。
自从给女岛安装上高压环网柜后,王军浩每月来两次测试温度,通过远程技术不间断巡检,王军浩给记者展示着巡检过程。
由于海岛与陆地不一样,潮湿的天气特征情况、常年的海风侵蚀,供电线路和设备更容易腐蚀氧化、缩短寿命。岛上12户居民,哪一户遇到用电问题,只要一个电话,王军浩一定“随叫随到”。
如今,女岛居民家中电暖器、冰柜、空气炸锅、烤箱、大型海参烘干机等设备一应俱全,而每次王军浩来岛上巡线时,了解到哪户居民添置大功率家用电器后,推测家里用电负荷肯定会增加,如果不按时换线路,很容易出现过流跳闸甚至烧断进户线的情况,他就会从岛外购买进户线和漏电保护器,及时进岛给居民安装上。
“女岛一共更换过三次变压器,现在12户居民不仅日常用电没问题,而且还发展起了养殖和加工产业,如果不经常巡检,特殊气候造成的小毛病就会积累起来,影响稳定可靠供电。”沿着海岛上的线路巡检一圈后,王军浩又对变压器进行了全面“体检”。
有一次正值暴风雨天气,导致岛上缺电断电,居民打电话向王军浩求助,王军浩表示立马出发去码头,由于路没开,风大浪也高,居民开船接也有安全风险隐患,便提醒王军浩不要来了,约定好第二天一早上岛修理。
“早上天一亮,我过来的时候,村民已经在等我了。”王军浩和记者说,也正是居民对他的信任和需要,特别是遇到恶劣天气,女岛便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哪怕岛上只剩下一户,我也要保证有灯可亮。”王军浩表示,感觉现在方便多了,自从有了微信视频后,即便是因为恶劣天气无法进岛的话,可以跟居民视频连线,远程教居民如何修理,简单的问题居民自己也能应对。
“每次不像是电工进岛巡线,倒像是走亲戚一般,让人感觉心里热乎乎的。”王军浩说,每次碰到岛上居民,都会热情地招呼他进屋喝茶,而他在交谈中,听说岛上居民黄祖信的老伴儿做了手术,也会和同事买了营养品上门慰问,俨然成了岛上的一员。
王军浩的同事和记者说,说王军浩已经成了女岛的“编外村民”,不仅如此,还成了“快递员”和“业务员”。
“现在海岛上的居民以中老年人为主,年纪最大的已经80多岁,而最小的都59岁。”王军浩和记者说,女岛的年轻一代都在岛外生活,或者是在外地求学工作,所以每次进岛,帮忙带点东西,也就成了自己的常事。
“在岛上,居民黄晓林开了个渔家宴,岛外的居民向我打听。”王军浩说,因为他经常进岛,也就成了身边人咨询的对象,询问他如何进岛,什么季节能够品尝渔家宴等。如此之外,岛上的不少居民一直靠养殖海参为生,通电后,养殖业也随之壮大,经常进出女岛的王军浩自然也成了女岛海参的“业务员”,为大家推销岛上居民养殖的天然无公害的海参,还帮助居民发展电商。
“岛上老人居多,我给每位老人家里都留了一张便民服务卡,在老人的手机里存了我的手机号,方便遇上问题联系。”王军浩说。
王军浩和同事们服务的田横度假区占地36平方公里,海岸线公里,包括女岛、田横岛2座有人居住海岛,供区内有低压客户2.6万户,还有100多户海产品养殖户。
沿海供电人有“下海”和“上岛”两种服务模式,王军浩需要和同事经常“下海”,保障100多户海产品养殖户安全稳定用电。
“度假区以海产品养殖业为主对电压稳定性和供电持续性要求高。”王军浩和记者说,水产养殖场内流水槽里的充氧机、集污区的吸污泵、调水区域的抽水机、大棚里的保温设备24小时离不了电。如果停电两小时,一些海产品就会因缺氧死掉,因此无论是突发故障还是日常维稳,他们都需要高效作业。
在应用数字化手段加强养殖户电压质量监测的同时,王军浩还借助社区网格员的力量,收集养殖户用电诉求,帮助及时排除用电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客户用电电压稳定,王军浩带领班组成员推广由即墨区供电公司研发的电压监测数字化工具应用。该工具依托“营配调”数据贯通,实现负荷侧电力数据的全范围接入,可动态监测养殖户及台区的变压器负载率、电压质量,预警电压越限情况等,辅助供电服务人员及时整改低电压、过电压情况。
有一次,有一座海参育苗棚没电了,充氧机、保温设备都不转了。养殖户给他打电话,王军浩喊着同事黄义洲,带着工具包争分夺秒赶往现场。经过仔细排查,王军浩发现大棚内拐角处的线路绝缘层已经破损,王军浩和黄义洲帮忙更换了绝缘层破损的线路。随后,大棚内的充氧机、保温设备又转动起来,帮养殖户将损失降至最低。
无论在海岛还是海岸,一根根电线堪称生命线。无论严寒酷暑,风里雨里,总有一个个“王军浩”在默默守护……
外国留学生当上小小樱桃国际推介官,杨家山里青岛市乡村振兴片区第23届樱桃采摘节开幕
快速处置事故,确保道路畅通!青岛交警公布“五一”假期23处交通事故快处点
2025年青岛社保工作重点实施五项行动,力争实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2万人以上
鲅鱼、对虾、八带……最后一船货上岸!休渔前记者探码头,船员:赚十来万没...